8/23週三放映

《關於,半夜夢見林默娘乘著海湧把垃圾全丟進我的未來這件塑,好像是真的》

☀ 評審特別獎 入圍
​​
長期參與淨灘的人都知道,淨灘就像是薛西弗斯的神話,彷若徒勞的重複活動。每回將所撿拾的數百公斤垃圾打包清運,海灘還原到無瑕的面貌,讓人非常有成就感。然而,一次漲潮,或是幾天強勁的東北季風吹拂,垃圾就會重新佈滿海灘,彷彿一切努力都不曾存在。

2015年,科學家團隊在哥斯大黎加外海,從一隻痛苦的欖蠵龜鼻孔中拉出一根20公分長的吸管的影片,成為許多地區禁用塑膠吸管的關鍵推手。為了推廣減塑行動,充滿活力的「海湧工作室」成員們開發了許多有趣的活動。這些嘗試真的能夠影響他人、
帶來改變嗎?(李育欣)


播映時間|8/23(三)16:00 - 16:50 (放映前10分鐘開放)
(影片播放18分鐘,映後座談30分鐘)

播映地點|臺博館古生物館3樓簡報室

映後座談|#朱詩鈺導演

影片介紹|https://www.teeff.org.tw

8/23週三放映

《困住之島》

最佳環境長片獎 、最佳敘事獎 、最佳剪輯獎 ​ 入圍

經濟部於1970年的「台北地區防洪計畫檢討報告」中,明訂社子島為限制發展區,面禁建。然而,這道缺乏細部計畫的命令限制了社子島上私人住宅的興建,公共建設如衛生下水道不可得,居民想修繕自住房舍亦不被准許。五十年來,社子島保留了都會區難得一見的田園風景與緊密的鄰里關係。同時,也有衰敗無奈的一面。

台北市歷任市長對社子島的規劃,皆有不同的想像。根據2016年居民i-Voting的結果,台北市府決議以「生態社子島」作為社子島都市計畫開發的主軸,並陸續通過計畫細則,環境評估與區段徵收程序。

豈料,全島皆親的社子島居民們,因為土地產權與開發案的紛擾,而陷入了撕裂與對立的狀態。所謂的城市規劃,該以開發效益最大化,抑或是讓弱勢也能被照顧到為前提做考量呢?(李育欣)


播映時間|8/23(三)14:20~15:40 (#放映前10分鐘開放)
(影片播放47分鐘,映後座談30分鐘)

播映地點|臺博館古生物館3樓簡報室

映後座談|#紀穎如(編導、企劃)

8/23 週三放映

《與大杓鷸的旅程》
Traveling with Eurasian Curlews

最佳短片獎 ​ 入圍

在鳥類家族中,鷸科、鴴科是一個特別的類群,牠們是會進行長距離遷徙的候鳥,一年要飛行數千甚至上萬公里,往返繁殖地及度冬地點,因為沿海灘地、濕地是牠們的重要棲息環境,英文中將鷸、鴴科統稱為「岸鳥」。在東亞-澳洲這條遷徙線上,台灣正好是一個重要的候鳥休息站,但填海造陸開發工業區、風力發電場設置,讓牠們的棲地逐漸破碎化。

大杓鷸是來台度冬的鷸科鳥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被研究者視為指標物種,1996年曾記錄到三千隻的數量,2023年僅剩五百多隻,而牠們在中國、蒙古的繁殖地,也面臨被開墾為農地的壓力。透過導演簡毓群的鏡頭,追尋大杓鷸的旅程,也思索避免生物多樣性消逝的可能。(林書帆)


《鯨生》
The Rest of Life  

最佳短片獎 、最佳攝影獎 、最佳剪輯獎 ​ 入圍

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瓶鼻海豚?

8/22週二放映

《遊隼的故事》
The Story of Peregrine Falcons

最佳生態長片獎 入圍
遊隼,是一種中型猛禽,也是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動物,時速可以達到300公里。分布範圍從北極苔原到熱帶。除了酷寒極地、非常高的山、大多數熱帶雨林外,幾乎存在地球任何角落。牠們也是DDT的受害者,因為蛋殼變薄而難以孵化。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就是以遊隼做為主角。

遊隼早年在臺灣被視為冬候鳥甚至於是迷鳥,然而這卅年來的調查研究卻發現牠們在臺灣也有繁殖紀錄,透過《遊隼的故事》可以觀察遊隼繁殖的過程,親鳥勞心勞力的孵育以及幼鳥奮力離巢的過程。

雖然名之為「猛禽」,但是遊隼面臨生存的挑戰卻是比其他鳥類更大,人類環境的改變尤其是最難跨越的障礙。想要瞭解遊隼與其他鳥類,《遊隼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起始點。(王誠之)


播映時間|8/22(二)15:00~16:40 (#放映前15分鐘開放進場)
(影片播放66分鐘,映後座談30分鐘)

播映地點|臺博館古生物館3樓簡報室

映後座談|#沈錦豐導演 

8/22週二放映

《一隻臺灣黑熊之死 - 711 / 568的人間記事》
When Worlds Collide: A Formosan Black Bear's Deadly Dance with Civilization
最佳生態長片獎、最佳敘事獎 入圍

​是環境不好?還是運氣不好?

臺灣,是你我的家,也是野生動物們的家,我們一起分享這片美好的土地,共同努力生活著。但是近幾十年來,因為人為活動的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存面臨威脅,土地的開發、頻繁的人類活動,造成棲地限縮;非法的獵捕、農地中的獸夾、流浪動物的襲擊,帶來了族群數量的削減。但是,頻繁的網路資訊、新聞媒體的露出,看得見、摸不著,你,了解最真實的情況嗎?

2020年中秋節,牠在果園中陷阱的畫面震驚全國。牠曾入侵民宅、滋擾農園,也曾徜徉山林,曾踏上千山萬水的返家路,牠是711/568,一隻來自大雪山的臺灣黑熊,喪命於南投武界山區的大公熊。牠的死亡不僅令參與救傷野放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心碎,也帶給臺灣社會一堂沉重的課。

歡迎大家明(7/21)下午14:00來信義學堂欣賞:

#綠色星球:人類世界 The Green Planet: Human Worlds

#鯨在變動之洋 Whales in a Changing Ocean

https://www.facebook.com/sinyischool/posts/pfbid021D4vmosASwFunuxWDovK65...

 

2023年7月20日

7月22日起,歡迎光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觀賞第十三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影展片單:https://www.wildviewtaiwan.org.tw/festival/2446

 

2023年7月13日

7月16日起,歡迎光臨國立台灣博物館,觀賞第十三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影展片單:https://www.wildviewtaiwan.org.tw/festival/2446

 

2023年7月13日

7/14 14:00與您相約信義學堂

經過疫情的阻隔,今年野望影展終於能夠與您在信義學堂相見了!

一系列最新、最強的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以及海洋保育影片,將成為今年暑假最精彩的節目。

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今年一定要來喔!

7/22、29兩個周末,歡迎蒞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劇場,觀賞由Wildscreen及台灣野望共同策展,全新的4K超高畫質生態環境紀錄片。

7/22 16:00 - 17:30 野火過後 Wild Australia: After the Fires

7/23 16:00 - 17:30 重返山獅之逕 Path of the Panther

7/29 16:00 - 17:30 冰凍星球II :我們的冰凍星球 Frozen Planet II: Our Frozen Planet

7/30 16:00 - 17:30 逐雨之獸 Chasing the Rains

 

2023年7月5日

頁面

訂閱 RSS - 活動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