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態環境影展 於3/16-3/17,將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做影片放映與映後講座。

其中,有三部片獲得了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的獎項,且每個場次放映結束後皆有來自不同領域,卻共同關注生態及環境議題的工作者與影像創作者進行對談,而這場跨領域的對談,又將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若您喜愛在電影院內享受視覺與聽覺的饗宴,也對跨界生態及環境對談有興趣的話,歡迎您的蒞臨。

貼心的附上購票連結
https://reurl.cc/mr2p81

為了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合作的臺灣生態環境影展「用影像書寫自然環境」系列活動,野望將影片轉檔成DCP(Digital Cinema Package)「數位電影封包」。剛剛進行了第一部影片的試片,讓我們在已經忙不完的工作中,又激發出一些新想法。
與國影中心的合作,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將臺灣的生態環境紀錄片,放到電影的場域裡,進行等量齊觀的討論。臺灣的生態環境紀錄片正突飛猛進地進度中,臺灣生態環境影展當然也要跟著進步。如果無法建構一個更好的舞台,如何彰顯作品呢?
DCP的效果截然不同,儘管已經看過多次的影片,還是帶來新的衝擊。在更高階的規格下,許多隱而未顯的優點凸顯了出來,當然不夠完美的地方也無所遁形。在現代的時空裡,電視影片不再只是頻道播映固定的次數,透過網路幾乎可以隨時隨地再次放映,只要有人想看。而且還可能進入電影放映的場地,以相同的規格接受觀眾的檢視。

由野望夥伴的英國Wildscreen影展及On the Edge組織共同主辦的EDGE of Nature: Short Film Fund自然邊緣短片基金,接受全球生態紀錄片創作者,針對生態邊緣地區以及邊緣物種提出拍攝計畫,提供最高15,000英鎊的贊助。臺灣的穿山甲及綠蠵龜都列名於邊緣物種,歡迎大家提案、拍攝,讓世界看到臺灣的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以及我們保育的努力!

截止日期:
2023.10.05 (四)5pm BST(臺灣時間凌晨12:00)

申請須知:
▴◍ . 計畫內容以EDGE物種或EDGE區域為主題

▴◍ . 1分鐘以上,40分鐘以內的短片,形式不拘。

▴◍ . 計畫處於開發或前製作階段,未從播放頻道、平台、銷售經紀等處取得資金。

詳細資訊 https://wildscreen.org/....../edge-of-nature-short....../
#EDGE
#手刀前進
#Wildscreen

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於2023年9月8日舉行頒獎典禮,由《一隻臺灣黑熊之死-711/568的人間記事》榮獲「最佳生態長片獎」,「最佳環境長片獎」則由《困住之島》獲得,各獎項得獎作品都展現了臺灣生態環境紀錄片最嶄新的風貌,值得期待。

由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主辦、國立臺灣博物館合辦以及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擔任Nature Positive Partner自然正值夥伴的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展演廳舉行頒獎典禮。得獎名單如下:

1. 最佳生態長片獎:《一隻臺灣黑熊之死-711/568的人間記事》,獲得獎座一座,獎金10萬元。

2. 最佳環境長片獎:《困住之島》,獲得獎座一座,獎金10萬元。

3. 最佳短片獎:《鯨之聲》,獲得獎座一座,獎金5萬元。

4. 最佳攝影獎:《暗時挽花》、《即將消失的美景 台灣紫蝶幽谷》並列,各獲得獎座一座,獎金5萬元平分。

5. 最佳敘事獎:《暗時挽花》,獲得獎座一座,獎金5萬元。

6. 最佳剪輯獎:《入山 Ndaan Mpmaduk》,獲得獎座一座,獎金5萬元。

​記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獎座

熊鷹是臺灣最頂級的猛禽,獵物包括臺灣彌猴以及山羌,多半以定點守候埋伏地方式獵取動物。在原住民的傳說中,也有具有神祕的來歷,並且成為身份的象徵。

臺灣生態藝術家何華仁在1991年首度舉辦版畫展時,就有一幅〈熊鷹山谷〉,描繪熊鷹立於森林頂端、巡視山谷的樣貌。然而這幅版畫所印不多,因為使用抽屜底板拼接的緣故,印出來的效果不佳,僅有少數版畫出世,因此這件作品本身也成為傳說之一了。

臺灣生態環境影展規劃之初,何華仁便決意製作熊鷹獎座,取其視野高遠之深意,可惜未及完成,遂成另一個傳說。
在家屬同意授權之下,本屆影展將〈熊鷹山谷〉以臺灣國產的香樟製作成獎座,每一座有其獨特的紋路與色澤,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作品,也深含心懷臺灣本土的意念。希望藉此鼓勵臺灣生態環境紀錄片創作者,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特誌此文,勉勵影展與作品能不斷創新突破,一如遨翔於山谷上的熊鷹。

 

2023年9月6日

生態藝術家何華仁先生為臺灣生態環境影展製作了獎牌,可惜尚未完成。主辦單位在徵得家屬同意之後,使用了他這張1991年創作的〈熊鷹山谷〉製作獎牌,並且使用臺灣的國產材。

敬請期待9月8日的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頒獎典禮,這座獎牌也將首度面世。

 

2023年8月30日

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從2011年起,與全球生態紀錄片影展領域最具權威的英國Wildscreen合作,每年引進Wildscreen Panda Awards得獎或提名的生態紀錄片,在台灣各地舉辦「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Wildscreen 了支持與培養擅長說故事的新星發揮創意,以別出心裁的敘事方式,吸引Z世代觀眾關注 #EDGE物種 (Evolutionarily Distinct and Globally Endangered species,具有演化獨特性且全球瀕危物種) 及其棲地,Wildscreen 與On the Edge 合作,將於 #2023年9月7日 啟動「EDGE of Nature」短片基金,通過審核後將可獲得最高15,000英鎊的製作基金。

申請條件:
1. 年滿18歲
2. 業界工作年資5年以下
3. 僅擔任過一項助理製作人角色
4. 電影規格的40分鐘以內短片
5. 計畫處於開發或前製作階段,未從播放頻道、平台、銷售經紀等處取得資金。

許多第一次觀賞野望影展或是臺灣生態環境影展的觀眾都會說:「這麼好的影片怎麼沒有讓更多人知道?更多人看到?」這時候就更顯現出您的幫助是如此重要了!

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是一個「微型」非營利性組織,人力非常有限,然而在眾多的政府機關、教學單位、民間組織以及企業基金會的協助下,才能每年舉辦野望影展、工作坊,每兩年舉辦臺灣生態環境影展。不過若想讓更多人看到這些作品,就需要再加一把勁了!

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巡迴放映,將開始支付創作團隊放映費,希望藉由杯水車薪地掖助更多資源,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生態環境紀錄片的產業需要創作者,但更多懂得欣賞、認同生態環境紀錄片的觀眾,才能形成更廣泛、強大的基礎。

臺灣的生態環境需要您作為第一隻企鵝(first penguin),才能帶動更多的觀眾,您捐出的第一塊錢也將為臺灣生態環境紀錄片帶來更多的第一桶金!


邀請您成為推動的力量

線上捐款https://reurl.cc/lDGGaj

◍ ◍ 112年度台灣野望生態影像教育推廣

一起往前

#2023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影像論壇

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以「真實呈現臺灣生態與環境、開拓廣闊深遠的全新視野」作為期許,除了增加獎項鼓勵生態環境紀錄片工作者,更舉辦影像論壇邀請學者、資深從業人員以及生態環境工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審視臺灣生態環境紀錄片創作環境的現況之外,更希望開拓更多發展的可能性,在未來呈現豐富精彩的面貌。

邀請有志於生態環境紀錄片、關心臺灣生態環境的朋友們共聚一堂、交換想法並且描繪所有的可能性。


活動日期:2023年9月9日 - 9月10日 (六、日)

活動時間:9:00-17: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 3 樓簡報室(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 25 號)

活動對象:邀請生態紀錄片工作者、相關領域工作人員、有興趣一同討論生態環境紀錄片未來的愛好者。

報名方式:Google 表單報名 https://forms.gle/WjALKMzewq199ssw5

邀請大家,
一起來看看臺灣生態環境影展第二屆的入圍作品!

日期:8/22(二)- 8/31(四)

地點:臺灣博物館 古生物館3F簡報室
 ​ ​ ​ ​ ​ ​ ​ ​ ​ (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名額:70人

報名:https://forms.gle/rkZK9JWhunjmSWXD7
 ​ ​ ​ ​ ​ ​ ​ ​ ​ ​ ★ 場次進行映後座談,歡迎參加。

備註:觀影免費
 ​ ​ ​ ​ ​ ​ ​ ​ ​臺灣博物館入場全票3⃣0⃣元


⧐⧐ 影片介紹在這裡 ⧏⧏

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官網 https://www.teeff.org.tw

 

2023年8月15日

頁面

訂閱 RSS - 重要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