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因為使用鳥類羽毛裝飾女帽的緣故,導致了大量的鳥類遭到捕殺,單單是1884年第一季就有近700萬隻天堂鳥和76萬隻來自印度和巴西的鳥類進口到英國。Emily Williamson和Eliza Phillips兩位女性採取了行動,並且在1891年成立了日後對於鳥類保護有重大貢獻的「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簡稱RSPB。
RSPB成立之初只有女性會員參加,當然迎來不少男性的嘲諷,但得到更多女性的支持,並且在1921年通過了「羽毛進口(禁止)法案」(Importation of Plumage (Prohibition) Act)。目前RSPB是英國最大的自然保育組織,會員人數早在20世紀末超越了英國兩個主要政黨的黨員人數,並且成為國際鳥類保護工作最強大的後盾。
《#窗殺》這部與鳥類保育相關的作品也是以兩位女性作為主角,就讀臺灣大學的謝季恆、甘佳昀,也是facebook社團「#野鳥撞玻璃回報」(Reports on Bird-Glass Collisions)的版主。在發現了臺大校園內鳥類撞擊玻璃的問題後,她們選擇了長期記錄並且推廣防止鳥類撞擊的方法。態度冷靜、細膩而未必旁觀,就像百餘年前英國的Emily Williamson和Eliza Phillips。
而在影片的表現上,同樣呈現出這樣的特質,用旁觀的角度記錄兩位主角處理窗殺問題的反應與行動,並不過於介入事件之中,但又不失許多細節的呈現。尤其在處理衝突議題時,捨棄了臺灣媒體過度使用的放大方式,反而依舊冷靜地描繪過程中細微的情緒與轉折。相信並不源自所謂「理工女」的刻板印象,而是記錄者保持的克制。
然而看似沉默的畫面卻並不是如此,常常透過乾淨、透明、冰冷或者污穢的圖像,大大小小的玻璃窗引導情節,大量使用全景和中景的鏡頭語言,看似弱化人物情感表達,並且隱隱然形成了敘事的軸線。相較於凸顯衝突與抗爭的生態、環境紀錄片,《窗殺》自然成為一種獨特的全新表現方式,並不急著陳述主張,卻是淡淡地讓觀眾融入情境之中。
本片由宋承穎、胡清雅共同執導,我們或許無由也不必區分兩位在創作上的比重。宋承穎的攝影畫面能展現出冷靜但又有張力的美學,運用鏡頭說故事,而非加入大量的旁白「明說」故事;社運出身的胡清雅,雖然受過完整新聞訓練,但是對於公理正義仍然抱持著高度的熱情。在《窗殺》之中,她收斂起這種個人特質,採用第三人稱的平靜敘事方式,在電視新聞專輯有限的篇幅之中,開創出生態保育主題的新穎風格,應該也是屢屢在不同類型影展備受青睞的原因。
由於現代人類活動造成的種種人與自然的衝突,玻璃的大量使用讓居住其中的人類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卻在無形中造成了鳥類、其他動物甚至於人類的傷害。越是微而不顯、難以察覺的細節,越是需要冷靜、細膩地檢視,許多糾結,都需要用這樣「顯微手術」般的方式處理,這也將是臺灣生態環境紀錄片非常值得期待的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1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就在今天!//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女影)自1993年舉辦至今,是台灣最具歷史的議題性影展,致力於推廣女性導演與女性視角的影像創作。影展提供國內外創作者交流平台,並透過影像反映性別議題與社會變革。今年,女影以「空隙」為主題,探索在當代多變的局勢裡,人們如何從那一絲的空隙中,找到能夠喘息的片刻,以及一縷微弱的光芒。
女影於10月18日至27日舉行,而10/20(日)及10/25(五),將有 #2023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 的入圍並得獎的作品——《窗殺》的放映,歡迎大家前去觀影,相信在不同的場合裡再次觀賞《窗殺》,能夠帶給大家異於過往的感受,也邀請大家持續追蹤女影的活動消息喔!
女影的官網這邊請:http://www.wmw.org.tw/
活動資訊
活動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館
活動期間|2024/10/18-10/27
放映場次|
10/20(日)16:50及10/25(五)11:10
《窗殺》 Bird-Window Collisions |台灣 Taiwan | 24 min
明亮、乾淨而通透的大片玻璃窗,反映著綠蔭與藍天。現代建築所偏愛的採光與美學,卻成為鳥類非自然死亡的殺機。 「窗殺」,指飛行中的鳥類因無法辨識出玻璃,高速撞擊,導致受傷與死亡。根據統計,美國每年有6~10億隻野鳥死於窗殺,南韓則有約800萬隻野鳥死於窗殺。而台灣目前唯一累計窗殺死傷案例的平台,是創建於2019年的「野鳥撞玻璃回報」臉書社團,累積至今有2,600筆窗殺回報紀錄,光是2022年就有至少500筆案例。
本片跟拍兩位投注於窗殺議題的研究生:謝季恆、甘佳昀。他們從無到有地記錄窗殺案例,蒐集全台灣窗殺鳥的遺體,解剖、檢測、記錄,製作標本,將遺體最終的面貌保留下來,為窗殺作證。他們微小的努力,一步一腳印累積起台灣窗殺資料庫,以此為據,進而推動鳥類防撞貼紙的貼設。兩位年輕人的行動,不僅是對生命的同理與尊重,還擴充了「綠化城市」的意涵:作為強勢物種的人類,如何退一步,與其他生命共生?這個課題,將決定未來都市生態的樣貌。
您在這裡
【冷靜、細膩而未必旁觀——談《窗殺》】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