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by weiche

3/16-17 #用影像書寫自然環境 ​ 《暗時挽花》映後筆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簡子倫 導演X #吳明益 作家&環境運動者X #王誠之 秘書長

【回到生活的根本,延續並記錄對於至親的思念】

「媽媽,小米會像曾祖父一樣去當神仙嗎?」疫情期間,家中的長輩相繼過世,同時間,因受長期高溫梅雨的影響,小米的農損讓導演簡子倫感到惋惜:「人對於物種的逝去是沒有感覺的,但對於第一線的工作者來說,這些物種就如同至親一般。」作為保種工作者,簡子倫以小米作為故事的軸線,記錄妻兒的日常對話,也延續了簡子倫對於「至親」的思念。

孩子踩著矮凳、趴在流理台上,望著媽媽處理自農園採收回來的作物,有時也會擔任媽媽的小幫手,從做中學,孩子的生活浸泡在植物的語彙中。生活是一切的根本,倘若一件事能夠圍繞於我們的生活中,便能對其產生感情,使其成為日常的一部份;同樣的,以保種來說,簡子倫認為被留存下來的種子若能夠繼續被人們使用,繼續在土地上生長,這些生命是否便能得到延續的機會呢?

看著片中媽媽採集與料理的鏡頭,與談人吳明益感嘆道,雖然同樣有農耕的經驗,近年來卻因生活繁忙,無法好好地坐下來,享受眼前的田園風光,如此的閒時片刻對吳明益來說都是奢侈。而對簡子倫而言,這些片段的鏡頭是日常練習的積累,也是對生活的備註,但更重要的仍然是保種;保種不單單只是種子的留存,它關乎到對土地、傳統文化,以及地方人們生活方式的存續。

未來是否會繼續產出紀錄片,簡子倫給予保留的回應,《暗時挽花》作為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最佳攝影及最佳敘事的得主,我們期待看見更多精彩、有溫度的作品。

#暗時挽花 #小米 #保種 #臺灣生態環境影展 #臺灣生態環境紀錄片 #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最佳攝影 #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最佳敘事

 

202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