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誠之

2011年10月下旬,我前往英國倫敦參加WildPhotos攝影講座,同時也造訪位於布里斯托 (Bristol)的Wildscreen的總部,答謝他們對於「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的協助。一年之前,我首度參加此地舉辦的2010 Wildscreen影展,當時絕對沒有人能夠想像,那些得獎的影片會送到台灣來創設成野望影展。即使一年後,此事具體實現了,我還是無法瞭解當時 Wildscreen為何如此支持一個遙遠的島嶼,分享這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生態環境紀錄片,我其實也不知道他們為此付出的多少的心力,但我瞭解的 是,Wildscreen影展的工作小組只有3人,並不比野望影展多到那去。10月底的英國天候並不好,時差加上失眠終於讓我染上了風寒,除了在旅館繼續 工作與休息之外,並未外出進行任何的活動,卻也因此見識到英國正準備著迎接一件盛事,《冰凍星球》(Frozen Planet)的首映,報章雜誌、電視新聞無不報導,只是我終究還是錯過了,10月26日晚間首映,而當天上午我便啟程返台了。日後這個系列也曾在台播 映,卻是在隔年春節期間,一如大多數的朋友一樣,我也錯過了。

以氣候變遷作為主題的《冰凍星球》,被視為《地球脈動》Planet Earth的續集,監製同樣是Alastair Fothergill,1960年出生的Fothergill,1983年加入英國BBC的Natural History Unit(NHU),1988年開始與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合作紀錄片拍攝的工作,1992年以32歲的年紀被拔擢為NHU的負責人。但戰士終究離不開沙場,他辭去管理階層的職務,重新 回到拍攝製作的現場。2006年推出的《地球脈動》就是前所未有的代表作,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報導,本系列耗資8百萬英鎊製作,相當於台幣4億元,即使在英國也屬空前。但其成果卻是在英國創下9百萬人的收視記錄(英國人口6千 2萬人),並在全世界130個國家播映,總獲利2千萬英鎊,是製作費的2.5倍。這樣的成就如何超越呢?Fothergill選擇了挑戰極限:地球的盡頭 南北極。

《冰凍星球》的製作,一反以往生態紀錄片製作的習慣,並非由野外現場拍攝的結果決定劇情及內容。Fothergill運用拍攝電影及廣告影片時使用的故事 腳本(storyboard),預先規劃好所有的情節、甚至旁白,然後再前往現場拍攝。這種幾乎按照劇本拍攝的方法,大概對全世界的生態記錄工作者而言都 是匪夷所思的吧!不過大量的前置作業以及研究,以及耗費長達3年(總拍攝為2356天次),最後在2012 Wildscreen影展得到了最佳系列影集獎(Series Award)以及其他許多獎項,在在證明了Fothergill對於自己的極限挑戰,再度成功。

他與大衛‧艾登堡除了有長久的合作關係之外,彼此的信賴更是天衣無縫。艾登堡就表示,Fothergill要他進行任何拍攝工作之前,一定都會準備妥當, 他只要上場講話就行了。這種充分信賴的合作方式,其實更發展出近乎師生之間的情誼。2012 Wildscreen影展將傑出成就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頒發給Fothergill時,原本在非洲進行拍攝工作的大衛‧艾登堡無預警地出現在會場,益發彰顯了Fothergill的榮耀。

就是這樣充分的信賴,在時年84歲的大衛‧艾登堡歷經險阻登上世界的盡頭,南北極的中心點,而拍攝完這個開場大景的當天,正好就是Fothergill 50歲的生日。

 

代表圖片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