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
by weiche

吳明益、簡子倫談《暗時挽花》

八〇年代之後,以台灣的自然環境為主題的自然書寫(Nature Writing)方興未艾,對於生態、環境的瞭解與重視,啟動了有如葉脈般多樣性的自然相關創作。自然書寫以文字作為工具,無論在自然科學及文學創作的領域都開闢出一條獨創的路途。

然而這樣兼具感性與理性的門檻導致後繼創作者雖不至於絡繹於途,但也不時人才輩出,而且開創出不同嶄新格局。這樣的精神不只侷限於文字創作,同樣也因緣際會地透過影像,開啟了另外一種創作形式,並且展現在生態環境紀錄片的成果之上。

以自然書寫作為研究主題的吳明益除了分析以自然為寫作對像之作品之外,提出的自然書寫中重要特質:

一、以自然與人的互動為描寫的主軸;
二、注視、觀察、紀錄、探究與發現等「非虛構」的經驗;
三、自然知識符碼的運用,與客觀上的知性理解成為行文的肌理;
四、是一種以個人敘述為主的書寫;
五、已逐漸發展成以文學揉合史學、生物學、生態學與民族學等跨學科的獨特文類;
六、覺醒與尊重-呈現不同時期人類對待環境的意識。

簡言之,即為作者親自涉入寫作環境,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因此作者必須涉入自然之中,兼以文學性及科學性的語言書寫自身所體會到的實際經驗。這樣的特質在生態環境紀錄片的創作中並不缺乏,而且因為客觀因素的不容許,創作者通常必須單獨面對創作的環境中,但是否具備足夠的認知與語彙,便決定作品的程度。

簡子倫的《暗時挽花》在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之中,除了贏得最佳敘事獎之外,也並列最佳攝影獎。雖然僅以家庭生活取鏡,但就中卻表現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堪稱為獨樹一格的傑作,創作過程的理路也與自然書寫相當契合。

吳明益除了是作家、教授以及環境運動者之外,本身也從事農耕,在田畦之栽種出瓜果菜葉,與簡子倫具有共同的生活體驗。他們如何對於自然生態及環境相關創作進行討論?對於《暗時挽花》的描述以及語言的運用,有會有什麼樣的不同見解?儘管必須屆時才能當場分曉,但無疑地,將會是一場自然書寫及影像創作的交會,令人深深期待。

◭▴▴━━━━━━━━━━━━▴▴ ◭

放映時間|3/16(六).  16:00-17:15
                   16:00-16:15 影片放映
                   16:15-17:15 映後對談
​  
放映地點|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影格 ​ 

映後講者|#簡子倫/導演、#吳明益/作家&環境運動者

購票 :https://reurl.cc/mr2p81
#暗時挽花 #語言文學及敘事的影像呈現 #自然書寫 #台灣生態環境紀錄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2024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