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書寫及影像創作的交會】
吳明益、簡子倫談《暗時挽花》 八〇年代之後,以台灣的自然環境為主題的自然書寫(Nature Writing)方興未艾,對於生態、環境的瞭解與重視,啟動了有如葉脈般多樣性的自然相關創作。自然書寫以文字作為工具,無論在自然科學及文學創作的領域都開闢出一條獨創的路途。 然而這樣兼具感性與理性的門檻導致後繼創作者雖不至於絡繹於途,但也不時人才輩出,而且開創出不同嶄新格局。...
【純十六之後的豐收】
談「生態環境紀錄片的敘事」 在台灣電影發展史中,曾有許多輝煌的篇章,但其中不容錯過的一頁則是1999年的「純十六獨立影展」。由鴻鴻、蕭菊貞以及其他導演所創作的六部16mm影片聯合放映,為當時黯淡的台灣電影界帶來了一道曙光,也進入了21世紀。 當時鴻鴻的《3橘之戀》顯現了台灣電影的無限可能,蕭菊貞的《紅葉傳奇》則打破了金馬獎紀錄片由官方製片單位壟斷的局面,贏得了第3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好消息快報
#臺灣生態環境影展 於3/16-3/17,將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做影片放映與映後講座。 其中,有三部片獲得了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的獎項,且每個場次放映結束後皆有來自不同領域,卻共同關注生態及環境議題的工作者與影像創作者進行對談,而這場跨領域的對談,又將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若您喜愛在電影院內享受視覺與聽覺的饗宴,也對跨界生態及環境對談有興趣的話,歡迎您的蒞臨。 ...
候鳥,柯金源老師
什麼?臺灣的候鳥數量竟然已經減少了30%? 臺灣作為太平洋上的小島,面積不大,卻是許多候鳥選擇的休息停靠站;然而近年來臺灣的候鳥越來越少,想要了解箇中原因的話,就和我們一起來看看柯師傅是怎麼說的吧! 偷偷告訴你們,柯師傅除了以鏡頭記錄臺灣的自然風貌,長期投身於環境與社會運動,是臺灣重要的紀實影像工作者外,柯師傅也是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影像論壇的講者之一喔!若你也對生態、環境議題,...
草鴞生態,萬俊明老師
人稱鴞郎的萬俊明老師,長期觀察、拍攝台灣的鳥類,為我們留下珍貴的紀錄畫面。 順帶一提,萬俊明老師也是第一屆台灣生態環境影展工作坊的講師喔!很謝謝老師當時的分享,也請大家持續關注野望的粉專,接下來將有更多的放映活動等著你們喔。 分享自Home Run Taiwan https://www.facebook.com/2016homeruntaiwan/videos/409095914920872...
【試片記】
為了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合作的臺灣生態環境影展「用影像書寫自然環境」系列活動,野望將影片轉檔成DCP(Digital Cinema Package)「數位電影封包」。剛剛進行了第一部影片的試片,讓我們在已經忙不完的工作中,又激發出一些新想法。 與國影中心的合作,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將臺灣的生態環境紀錄片,放到電影的場域裡,進行等量齊觀的討論。臺灣的生態環境紀錄片正突飛猛進地進度中,...
有效保育地(OECM)
保護區外的「有效保育地(OECM)」益形重要! 內文:遷徙物種族群量下降的主因是過度開發與棲地喪失,如狩獵、捕撈、森林砍伐等。加強保育遷徙線上的繁殖地、覓食和休息地點非常關鍵,但報告發現,過半(51%)的「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Key Biodiversity Areas)都沒列入保護區。 分享自: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article/...
2023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暨台達厚生地球影展放映 南美館
放映第二日,為您帶來豐富多元的4部作品,呈現現代建築如何導致生物傷亡的《窗殺》,環境運動如何推行,如何凝聚認同的《馬頭山之戰》,繽紛多彩迷人有趣的逐格動畫作品《綻放之種》和BBC 製作,以4K超高畫質呈現星球故事的《完美星球:人類》,邀請大家週日一起來看生態環境紀錄片哦! 放映場次|
2023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暨台達厚生地球影展放映 南美館
元宵假期歡迎來 #臺南市立美術館 一同欣賞精采的生態環境紀錄片!適逢臺南建城 #400年 ,海洋在1624年見證了臺灣與世界的相接,2024年的元宵送上滿滿的海,邀請各位透過本土與國際的海洋相關紀綠片,一同從臺灣眼看世界。 放映場次| 2024/02/24